扎实开展“十项助残工程”
全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
内丘县政府副县长 胡静霞
(2011年5月 日)
内丘县是革命老区,总面积778平方公里,辖5镇4乡,309个行政村,总人口26.9万,其中各类残疾人1.1万人。近年来,内丘县委、县政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7号、省13号、市10号文件精神,以“十项助残工程”为抓手,努力夯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“两个体系”建设,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。
一、明责任,真督查,扎实开展“十项助残工程”
一是强化领导。建立了由党政主管副职负责的联席会议制度,不定期召开会议,听取成员单位工作汇报,协调解决“十项助残工程”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二是营造氛围。通过广播电视、会议、开辟专栏等多种形式,介绍“十项助残工程”,宣传先进典型,在全社会营造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。三是卡死责任。出台了《关于印发〈“十项助残工程”具体落实措施〉的通知》,对“十项助残工程”的每项工程,均明确了责任单位、责任领导、责任人员、完成时限,并建立了奖惩制度。四是严格督查。去年以来,县委、县政府“两办”督查室先后6次深入到乡村及有关单位督查工作开展情况,编发督查通报6期。通过一年多的工作,“十项助残工程”取得明显成效。
二、强保障,抓服务,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
(一)残疾人教育培训和就业工作。一是县残联与人力资源、教育等部门联合制定了残疾人培训计划,先后免费开展雕刻、电器维修、盲人按摩、种植养殖等培训18期,培训残疾人800余人。同时,还选派6名残联工作人员、13名残疾人分期到北京、石家庄等先进地区学习,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,使残疾人掌握了一技之长。二是积极支持残疾学生的学习、生活。为考入大中专院校的12名贫困残疾学生发放资助金2.6万元;为县特教学校的16名在校智障、听障儿童发放救助金1.3万元。三是通过扶持个体从业、分散按比例就业及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渠道,投资4.3万元,先后共扶持22名残疾人自主创业,53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或从业。
(二)康复工作。邀请省、市眼科专家到我县对1000余名疑似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医疗筛查建档,共筛查出适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468名,组织他们分期、分批到市眼科医院、省医科大第一医院、第三医院免费实施复明手术。同时,还为128名特困肢残者免费配备了轮椅、拐杖、座便器等辅助器具;为45名肢残者安装假肢;为5名贫困聋儿和8名老年听力障碍者免费配备助听器,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。
(三)残疾人住房保障工作。我县争取到两批105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资金67.5万元。在危改过程中,我县坚持公开、公平的原则,严格危改户筛选、认定,危改资金实行分户建帐,逐级审查,并派专人对工程实施进行全程督导,确保改造质量和效果。目前,第一批60户危改项目已完工并入住,第二批45户危改项目已完成筛查定户工作,正在施工。同时,我县还将符合条件的城镇住房困难残疾人家庭纳入廉租房配租序列,优先为他们提供廉租住房。
(四)扶贫解困工作。县残联和扶贫办联合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规划,落实了残疾人扶贫贷款贴息资金100万元,帮助扶持127名残疾人开展种养殖、食品加工、荒山治理等。我县对148名因病、因灾及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发放生活困难救助金5.2万元;对45户贫困残疾人实行居家托养补贴,每户发放补贴资金500元;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1938名残疾人获得补助;县民政局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,并将智力、精神和重度残疾人优先安排到县、乡、村集中供养点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出台了有关残疾人养老、医疗、工伤等优惠办法,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。
三、勇创新,勤实干,全力做好2011年工作
通过大力实施“十项助残工程”,全社会扶残助残良好氛围初步形成,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、医疗保障、社会福利保障得到加强,康复、教育、扶贫、托养等专项服务得到进一步深化。但是,与上级党委、政府的要求及广大残疾人的期盼相比,还有很大差距。我们要以这次大会为契机,真抓实干、开拓创新,下大力做好2011年残疾人工作。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,夯实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部门承办、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。二是加快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,为“十项助残工程”和“两个体系”建设筑牢组织基础。三是大力实施“十项助残工程”,不折不扣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,努力为残疾人谋福祉。四是抓亮点,打造精品工程,力争残疾人事业新突破。
汇报完毕,谢谢大家。